据南方都市报报道,AI+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,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。放眼全球,AI产业规模已达6233亿美元,AI企业约3万家;聚焦本土,我国AI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,占全球约1/10,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,约占全球的15%。
从吸金能力来看,2024年,“智能驾驶”进入上市集中年,大量资本涌入;在应用端,“智能助手”成为最受用户欢迎的工具。
格局:我国AI产业规模占全球1/10
过去一年来,全球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更加完备,从芯片到算法,再到数据、平台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已经形成。IDC预测数据显示,去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6233亿美元,同比增长21.5%。另有研究机构预测,未来十年左右,其规模还将增长13倍以上。
我国消费者基数大、企业数量多,在全球AI版图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,占据了全球1/10的产业规模。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,过去3年,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增长速度分别达33.3%、18%、13.9%。据工信部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。
在我国的AI产业格局中,广东的表现尤为突出,产业规模接近1800亿元,占全国近三成。分城市来看,我国已经形成上海(浦东新区)、深圳、济南-青岛、北京、天津(滨海新区)、杭州、广州、成都、南京、武汉和长沙等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,定位于“谋改革、促应用、导经验”,因地制宜开拓各地应用场景。
有研究者指出,伴随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,其对中低技能工作岗位的替代效应将进一步深化。另一方面,人工智能应用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和劳动力需求,从而对劳动力就业产生互补效应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市场:前10热门应用中四成是“智能助手”
据南方都市报报道,判别AI应用的价值差异,用户感知是核心法则。去年以来,生成式AI进入应用爆发期。据CNNIC《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(2024)》显示,截至2024年6月,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.3亿人,占整体人口的16.4%。
在用户端,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即时通信、办公软件、线上客服、创作工具等传统互联网产品融合,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交流、办公、创作体验。
Sensor Tower数据显示,2024年全球手机端的AI应用收入约33亿美元,其中两类AI应用盈利能力最强,一类是AI+图像/视频,包括视频、图像创作编辑等多模态创意工具,而另一类是AI+Chatbot,包括诸如ChatGPT的大模型助手和Character.ai这类的AI陪伴聊天助手。
从我国应用市场的应用表现数据来看,“智能助手”成为受欢迎度最高的AI应用类别。据七麦数据,根据下载量、好评度、搜索热度等综合评价,2024年第三季度前10热门应用中,有4个都是“智能助手”。
有研究机构预测,未来AI应用要在移动端应用规模的基础上持续增长,一方面需要不断优化移动端用户体验与产品能力,另一方面,也需要在PC应用、浏览器插件、硬件预装、成熟应用调用等分发通道因地制宜,形成更广泛有效的生态策略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在当今这个数字化、智能化的时代,网络营销策略也在不断进化,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。其中,AI结果优化(AI Result Optimization,简称AIRO)作为一种前沿的网络营销策略,正逐渐崭露头角,成为品牌提升在线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。
(图片来自友益典)
与PC时代的搜索引擎优化(SEO)相比,AI结果优化(AIRO)技术展现出了更为强大的潜力。虽然两者都致力于提升品牌在网络空间的可见性和影响力,但AI结果优化(AIRO)技术通过大数据模型和AI智能决策能力,能够更精准地预测用户需求,实现个性化、场景化的品牌推荐。这种深度定制化的优化方式,使得品牌信息能够无缝融入用户的AI交互体验中,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在AI交互场景下,用户的每一次点击、每一次浏览都可能成为品牌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契机。而AI结果优化(AIRO)技术正是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,帮助品牌抓住这些宝贵的机遇,将品牌信息精准地传递给目标用户。这种高度个性化的营销方式,不仅提升了品牌的曝光率和认知度,更增强了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和黏性。
(图片来自友益典)
随着AI技术的持续演进与广泛渗透,AI结果优化(AIRO)技术无疑将成为网络营销领域不可逆转的主流趋势。面对这一变革,企业品牌必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与前瞻性的思维,主动拥抱AI技术,积极探索并实施AI结果优化等前沿策略,以科技赋能营销,不断提升自身的在线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