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新华社报道,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,制定出台生物制造、量子产业、具身智能等领域创新发展政策……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布局未来产业,12月26日至27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释放一系列政策信号。
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。2025年,政策将如何发力?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还有哪些举措?
面对复杂严峻形势,中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,离不开新动能的带动。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高技术制造业、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,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、700家高水平5G工厂,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80个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更加需要系统推进技术创新、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,形成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产业,超前布局未来产业,构筑发展新优势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会上表示,2025年将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,推进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。
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,智能网联技术的蓬勃发展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广阔前景。我国建成涵盖基础芯片、传感器、计算平台、底盘控制、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。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,2025年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,扩大北斗应用规模。
聚焦未来产业,会议明确,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“揭榜挂帅”,制定出台生物制造、量子产业、具身智能、原子级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政策。
“近年来,我们围绕人工智能、合成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等产业领域,出台30多项政策,推出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。”北京市科委、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张继红在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中关村下一步还将谋划出台促进量子科技、细胞与基因治疗等产业发展政策,持续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创新服务体系,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布局未来产业,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,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,创新攻关组织模式,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。加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,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、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。
“政策重点从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方面着力,统筹推进锻长板和补短板。”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说。
我国现有178家国家级高新区,集聚了30%的高新技术企业。这些高新区是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地,也是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抓手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,将实施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,推动一批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。
“选哪个”、“帮我推荐”、“是什么”——这些日常用语透露出人们已经习惯于借助AI来搜集信息、分析产品、筛选品牌。面对企业增长的迫切需求,在2025年,如何让AI青睐并推荐自家的品牌和产品变得尤为关键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在数字化时代,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,而AI作为信息筛选和推荐的重要工具,其影响力不容忽视。面对这一趋势,企业需要掌握AI结果优化(AIRO)技术,AIRO技术是一种通过优化AI算法和模型,提高AI对品牌和产品认知度与推荐度的技术。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AI的推荐机制,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营销策略,提高品牌在AI推荐系统中的曝光率和点击率。
(图片来自友益典)
AI结果优化(AIRO)技术的核心在于对AI算法和模型的深入理解与优化。通过深入分析AI的推荐逻辑和权重分配,企业可以找出影响AI推荐的关键因素,并据此调整产品描述、关键词设置、用户评价等,以提高品牌在AI推荐系统中的竞争力。
(图片来自友益典)
2025年标志着AI营销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,企业唯有紧跟时代潮流,精通并应用先进的AI结果优化(AIRO)技术,携手共创AI营销领域的辉煌新篇章。